|
這是熱騰騰剛讀完的書,會發現這本書是在某一個科技網站推薦的,
對於這個 M世代 (monitor)的我們,也就是低頭族當道,看一下以下的新聞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
2012.11.05 07:55 pm
針對智慧型手機在第3季的銷售表現,業者指出,蘋果公司的iOS只成長1%,黑莓機及Symbian系統的市占率大幅下滑,被市占率達75%的Android系統所侵蝕,主要原因在於Google提供了相關的線上產品服務,如網路搜尋及網路地圖功能,強化了Andriod系統。
根據產業調查公司IDC的統計,使用Android系統的三星、HTC及其它廠牌手機在第3季的銷售量幾乎成長1倍,達到1億3,600萬支,讓Android的市占率由一年前的58%升到75%。蘋果公司在第3季的市占率則由一前的14%上升至15%。
全文網址: 谷歌線上服務 強化Android競爭力 | 國際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7477932.shtml#ixzz2Bd2ek430
Power By udn.com
Android作業系統是Google所開發的。
在來是這則新聞,單以台灣人的使用習慣來放眼其他比我們國家更早有智慧型手機其結果更一定多,
這本書有提到兩個名詞,數位原住民 數位移民,也都是從這兩個名詞去延伸探討,頗值得玩味,
這本書也很仔細的敘述網路開始到現在的M時代,這本也可以當給數位移民的人當作參考。
內容簡介
●2003年4月,美國民眾花在臉書上的時間是零;2009年4月,他們逗留在臉書的時間是138億7264分鐘,……
●根據研究,在Google上搜尋歷史名詞,87%第一順位找到的是維基百科,但是維基百科每一則平均有4個以上的錯誤……
●因為科技的突飛猛進,我們的資訊交流彷彿透過光速進行,但是我們的社會常規與生活記憶,也很快變成過眼雲煙……,數位原住民與數位新移民的溝通也愈來愈困難……
●我們在網路愈來愈暢所欲言,卻難免更理盲而濫情……
●有人透過網路交友找到異國終身伴侶,有人卻在網路上被騙財騙色……
人類史上,少有單一發明像網際網路,如此徹底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近年,推特、臉書、電子書、部落格、遠距學習,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社群媒體的出現, 更加引發了當前社會許多焦慮與辯論。一部分人視現有的數位通訊科技突破,在教育工作、資訊蒐集、公民參與等層面,把世界推向令人鼓舞的嶄新里程碑。有些人 則對敗壞的線上禮儀、衰退的閱讀習慣,流失的專注力等,發出「搜尋引擎會讓人變笨嗎?」「網路世代是愚蠢的一代?」「社群網站讓人際更疏離?」「網路讓大 腦思考變得零碎淺薄?」的憂心觀察。馬克.包爾連正是近年論辯的核心人物之一,是投下「數位文化論辯」炸彈的重砲手,本書彙整的這些科技對話經典文章,只 論分量,不限立場。例如,倡議「Web 2.0」一詞的科技作家兼出版人提姆.歐萊禮、提出「數位原住民、數位移民」概念的馬克.普倫斯基、寫作《虛擬化身》、《電腦革命》等網路身分認同原創研 究的雪莉.特克爾,他們的重要原典,都在本書羅列之內,提供我們安排科技在生活中的角色與分量時,做出慎思明辨的決定。
再來奉上目錄囉
PART I 理性與感性1 當數位原住民遇上數位移民
2 數位移民教師不能再食古不化
3 網際網路狂潮
4 培養數位世代專家級的閱讀腦
5 電玩,天生的學習工具
6 量身打造青少年網站
7 網站使用者技術進步龜速
8 谷歌把我們變笨了嗎?
9 數位腦演化中
PARTII 社交生活、私人生活、學校生活10 身分認同危機
11 叫我網路小子
12 線上人際網絡
13 社交貨幣
14 N世代八大守則
15 愛在網路蔓延時
16 維基百科「禁用」風波
17 虛擬友誼與新自戀情結
18 數位行動家「揭網」起義
PART III 文化的宿命19 數位遊牧族
20 何謂Web 2.0 ?下一代軟體設計模式與商業模式
21 網路平方:Web 2.0五年來的進展
22 Web 2.0:二代網路已到來,但出乎意料的糟!
23 維基百科與維基亞:吉米.威爾斯的遠見
24 專注力分裂:茉莉的凝視與泰勒的注視
25 噩夢成真
26 終結孤獨
27 從古騰堡到網際網路
從目錄可以略窺一二本書寫作的方向,也提到很多革命性的網站或者服務是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
從這影片也可以知道,當陸族(數位移民)要接觸我們海族(數位原住民)中間的轉變,
我覺得掌被向你請教科技新產品要如何使用時,不要覺得厭煩,想想自己如果以後向後輩請教一些更新產品時,
如果被感到厭煩,你做何感想? 也許我們往後接觸到的科技產品可能不像我們現在長輩那一代,
網路是出現的那麼突然,而且短時間內改變的那麼巨大,但也要多想想自己該如何拿捏了!
翻開這本書第二頁,會發現幾行字
關於
next
這個系列,希望提醒兩點:
1.當我們埋首一角,汲汲於清理過去的包袱之際,
不要忽略世界正在如何變形,如何遠離我們而去。
2.當我們自行其是,卻慌亂於前所未見的難題和變動
之際,不要忘記別人已經發展出的規則與答案。
我們希望這個系列有助於面對未來。
我們也希望這個系列有助於整理過去。
一開始看到這幾行字,實在不瞭解是什麼意思,再讀完整本書後到現在打在blog上再看一次時,
突然領悟到這幾行字的意思,文字我不知道怎麼形容,我想這應該是內化的後果啦 ! 哈哈!
總歸而之,本書的感想還是會照目錄慢慢的發心得啦,但應該會很慢,因為我現在又在讀另外一本書啦!
有興趣的其實可以去買來看唷,可以讓自己對網路的來龍去脈更清楚,尤其是網路移民,
可以讓自己更迅速進入現在的M時代~
題外話,搜尋相關數據時,我發現GOOGLE在我們生活之間的成長速度也可以來寫一篇~ 哈哈
書籍基本資料以及部分內文轉載至 博客來書籍館
0 意見
有任何疑問可以提出~